无障碍版
驻穗信息(2025年第二季度)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2025-06-30 15:02:39 浏览次数:- 【字体: 分享到:

  驻 穗 信 息  2025年第2

  现金足球网,必威体育: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编         20256月30

  目   录

  1、江苏省南京市  推出四大“新举措”护航企业“出海”

  2、江苏省邳州市  “小蒜头”撬动乡村振兴“大产业”

  3浙江省杭州市  出台服务“新势力”企业若干举措

  4广州市  加强规划资源要素保障支撑“制造业立市”


  江苏省南京市  推出四大“新举措”护航企业“出海”

  一、优化贸易环境。支持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制定出台市级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促进计划,对参加境外重点展会的参展企业给予展位费补贴,支持现金足球网,必威体育的高新技术、专精特新企业参加广交会、进博会,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东盟博览会、消博会、链博会等重点境内国家级展会,举办进出口供采对接活动。支持企业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支持传统外贸企业建设具有获客、询盘、交易、下单等功能的跨电独立站;支持企业在中国制造网等第三方跨电平台开店,开展“9710”出口业务;推进跨电品牌化发展,对省级及以上跨电品牌企业给予资金支持。推动海外仓共建共享。对使用公共海外仓实现较好跨电业绩的企业,给予相应政策支持。加大信保支持力度。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全年新纳入统保平台的中小微企业数不低于500家;对投保企业分别给予传统货物贸易、跨境电商贸易和服务贸易一定比例的保费扶持。提升外汇收支便利水平。开展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为优质贸易企业办理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业务,通过减单证、优流程,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二、优化投资环境。打响“选择南京”海外招商品牌。放大各类招商资源平台渠道质效,做好重大活动招商、场景招商、产业链招商,承办江苏-法国经贸合作交流,以及中信集团“德企南京行”等精准对接活动。深耕重点国别招商。鼓励各板块结合产业发展方向完善重点国别招引清单,依托中新生态科技岛,落地“服开”先行先试应用场景,聚焦招引绿色、科创等领域外资打造服务业开放合作试验区和中新合作标志性项目。加大引资稳资力度。加快制定出台市级稳外资若干政策清单,“一对一”辅导省级和市级外资研发中心、研发中心培育库企业,促进快享国家支持科技创新进口税收政策和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强化项目服务保障。健全外资项目工作专班机制,重点服务长安马自达新能源、日立新能源等部、省、市重大外资项目,加大要素支撑、政策支持、运行监测,推动早到资、早开工、早投产。抓好企业诉求解决。畅通政企沟通机制,保障外资企业依法参与政府采购,支持参与国内标准化技术评审、研发全球领先产品。畅通政企对接渠道,持续推进“走进跨国公司总部”行动,定期组织外资企业座谈会、端午龙舟赛、中秋联谊等活动。

  三、优化出海环境。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办好企业出海“一件事”和跨境电商备案“一件事”。在全省率先上线“跨境电商线上快速备案”系统,实现跨境电商企业备案从线下“企业跑腿”变为线上“数据跑路”,海关前置审批时间大幅缩短。构建增值服务矩阵。引入企业出海专业服务资源,提供前期投资咨询、高效快捷报批等专业化服务。完善境外经营合规指导服务,举办重点国别投资咨询、涉外法律讲解、跨境金融对接等活动。建立出海护航机制。邀请多部门聚焦企业出海难点堵点问题,围绕政策制定、服务举措等开展会商研究,对已备案境外投资项目开展动态监测,不断优化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监管体系。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开展跨境产业链合作,支持南京智能电网、软件信息、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走出去”,加快全球化布局。推动对外承包工程提质增效,鼓励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并向产业高端环节延伸。

  四、优化制度及口岸环境。强化制度型开放创新。放大“自贸+服开”叠加效应,探索在电信、医疗、教育领域对外资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创新发展数字贸易、绿色贸易,探索建立电池数字护照体系。深化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争取细胞与基因治疗行业准入、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服务等改革试点落地。积极参与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鼓励龙头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复制推广2024年全国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改革措施,完善跨境电商出口退货监管通关流程,落实“7×24”小时预约通关。进一步畅通生物医药等重点产品进出境通道,支持CAR-T治疗药物等高效出海。聚焦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重点行业,加大AEO企业培育力度。优化口岸通关服务。增开、加密国际(地区)航线,增强国际航空全球通达能力。推动现金足球网,必威体育航司在宁获批开通国际通程航班业务,优化边检出入境政策实施。推动金陵船厂、江盛汽车码头泊位临时启用和对外开放,争取龙潭船务码头泊位对外开放获省政府支持。


  江苏省邳州市  “小蒜头”撬动乡村振兴“大产业”

  一是强化“种子端”培育。依托大蒜产业研究院等产学研平台,加强与徐州农科院等科研院所技术合作,建立大蒜良种繁育基地,收集保存大蒜种质资源,选育大蒜新品种,示范推广徐蒜917等新品种。建立农业技术专家实时在线的大蒜服务工作机制,随时提供全过程技术服务,切实推动农业科技成果有效转化,夯实大蒜产业基层基础。

  二是夯实“初加工”基础。大力推广绿色标准化种植,在全镇实施绿色防控、土壤改良、生物防治、配套农资店监管、科学种植培训等措施,建成绿色大蒜类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绿色大蒜、蒜薹类农产品。制定的《邳州净蒜收购规范》纳入全国团体标准,对邳州净蒜收购的规格、检验、包装等作出详细规定,为邳州净蒜标准化供销提供技术指导,有效保障蒜农利益,提升蒜商收储经营能力和邳州净蒜市场竞争力。

  三是提升“深加工”水平。全面深化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建成院士工作站,国家级、省级大蒜研发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通过绿色通道先后引进硕士研究生,专职研发大蒜衍生产品,不断提升大蒜制品的多样性和科技含量。加工生产黑蒜、黑蒜醋、黑蒜酱油等精深加工产品,并积极开发黑蒜阿胶糕、黑蒜口服液等新产品,推动了大蒜产业从传统的农作物贸易、初加工向食品佐料、保健食品、生物医药等方向延伸。

  四是促进“知名度”提升。依托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不断加大邳州白蒜宣传推介力度,着力放大农产品品牌效应。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双重认定”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大蒜冷链物流中心项目。


  浙江省杭州市  出台服务“新势力”企业若干举措

  一、政策服务。对认定的“新势力”企业,参照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奖励标准,根据认定和监测情况认定奖励,用于支持企业加快创新发展。

  二、创新服务。支持“新势力”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对承担重点科研项目给予补助。实施市自然科学基金计划并逐步扩大基金规模,支持“新势力”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申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推行科技特派员、技术经纪人、成果转化员制度,提升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能力。

  三、知识产权服务。鼓励“新势力”企业实施高价值专利组合项目、专利导航项目,在项目验收通过后按照其实际支出成本给予资助。支持“新势力”企业主导或参与标准制定,对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以及主导制定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的企业,按有关政策给予奖励。

  四、人才服务。对新兴科技企业开展授权认定,根据研发团队人数和研发投入情况加大授权名额支持力度。支持“新势力”企业人才申报国家、省级人才计划,高质量实施“西湖明珠工程”,对新入选的省、市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给予补助。

  五、金融服务。吸引创投机构加强对“新势力”企业的支持。对“新势力”企业在上市、并购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支持“新势力”企业申报贷款贴息政策。对购买研发类科技保险的企业,根据有关政策给予保费补助。

  六、应用服务。推动大型科学仪器、设施资源向“新势力”企业开放共享;鼓励“链主”企业、高能级科创平台、概念验证中心等创新应用场景。推进“新势力”企业与行业龙头企业、“链主”企业、跨国企业的深度交流,鼓励“链主”企业向“新势力”企业开放市场、创新、资金、数据等要素资源。推动“新势力”企业研发的创新技术和创新产品加快落地应用。

  七、推广服务。推动“新势力”企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积极组织参与“百场千企”产业链上下游对接会。支持打造培养“外事专办员”队伍,精简企业邀请外国客商来华核实单申办材料。

  八、要素服务。加大产业用地保障力度,在厂房租金减免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支持“新势力”企业加大以设备投资为主的技术改造。加大“新势力”企业算力购买、场景建设保障,根据算力合同费用给予算力券补助;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对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和优秀方案,给予补助。

  九、政务服务。深化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新势力”企业在商事、税务、人才、政策、金融等方面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咨询、代办、陪跑、帮扶,以及“企呼我应”的兜底服务。按照“第一时间+顶格优惠”原则,全面落实国家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推动政策直达快享。进一步优化提升行政审批、劳动关系调解、侵权纠纷调解、诉讼支持、商标注册、版权登记等高频需求事项的服务流程和服务能力,提升企业获得感。

  十、专项服务。实现市区领导走访服务“新势力”企业全覆盖,形成由市级部门和属地政府组成的专项服务机制。发挥市属投融资机构作用,为“新势力”企业提供早期资本注入、战略规划、链接上下游资源等服务。


  广州市  加强规划资源要素保障支撑“制造业立市”

  广州出台《加强规划资源要素保障支撑广州“制造业立市”的指导意见》,重点在强化规划引领、加强规划支撑、支持多元供地、优化筹建服务四个方面,提出系列针对性和前瞻性举措。

  一、谋划18个“科创集聚区”,引科创龙头企业之“凤”。系统构建广州“工业集聚区—工业产业区块—工业用地”的三级产业空间布局体系。工业集聚区方面,首次提出划设“工业集聚区”,单个集聚区用地规模约15-20平方公里,以工业集聚区引领工业用地空间集聚和产业集群。要求集聚区内工业产业区块的规模原则上不低于辖区工业产业区块总规模的70%,引导工业集中“优布局”;提出聚焦全市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和6个未来产业,每个集聚区设定3-5个主导产业,编制关键赛道产业布局规划,落地一批关键产业项目,引导产业错位协同“促集群”。谋划18个自然环境品质、产业发展条件兼备的“科创集聚区”。工业用地方面,支撑工业经济发展的空间需求,提出年度供应新增工业用地7平方公里以上,盘活“用而未尽”“建而未投”“投而未达”等低效工业用地。

  二、为企业增资扩产“开绿灯”,鼓励建设“工业综合体”。满足企业立体复合式空间需求。一方面,提出政府以单个或多个工业产业区块为单元,主动统筹将工业用地容积率提升至2.0-4.0,企业可直接按提升后的容积率实施改扩建,为企业增资扩产“开绿灯”。另一方面支持产研服融合,鼓励工业、商业、研发、办公等功能混合立体开发建设“工业综合体”,同时工业用途占比应达到50%,保障实体制造空间。针对量大面广的留用地,明确留用地优先发展工业的基本导向,鼓励政府“统收统租”留用地,利用留用地建设产业保障房、产业临迁安置房、周转房等项目。鼓励突破“村内留地”进行留用地集中选址,同时鼓励留用地“以地入股”向园区、重点平台集中,促进留用地规模化利用。

  三、提供“菜单式”多元拿地方式,满足企业差异化需求。为企业提供“菜单式”多元拿地方式,允许企业结合自身产业类型、产业周期、资金情况等,自主选择50年出让、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等多种方式获得工业用地,更好地满足企业差异化需求。同时充分保障企业权益,允许企业先租后让、长期租赁方式供应的工业用地办理不动产权证,满足企业确权、融资等实际需求。提出拟供应宗地本身不仅需要是“净地”,且综合考虑实际开发需求,明确地块周边也要具备必要的通平条件,真正确保企业“拿地即开工”。此外,工业用地取得成本可按园区或片区储备土地取得成本进行统筹核算,通过成本分摊降低工业用地地价。对符合产业导向的工业项目,支持分期缴纳土地出让价款,允许以银行保函代替竞买保证金,降低企业资金压力。

  四、服务做“加法”,审批做“减法”。对企业投资选地和产业招商提供有力支撑,强化“一图查询”“智慧选地”等功能。提出一揽子贴心服务和便捷政策,在服务上做“加法”,包括通过主动信息公开、点对点提供等多种方式,“一站式”服务向企业提供拟出让地块全面信息;支持提前进行规划建设技术审查服务,原则上在用地手续完善后5天内正式发出相关审批文件,助力项目“拿地即开工”;在审批上做“减法”,提出支持企业分期分栋办理规划条件核实,推行“验登合一”、分期办证便捷融资、“带押过户”业务全覆盖等政策“组合拳“,助力企业缩流程降成本、早竣工早投产。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